在黃河浮橋附近的灘涂上,一眼望去,棋盤般分布著眾多大小一致、長方形的魚塘。這里是鄭州市黃河**魚苗繁殖廠**之一,養殖的品種,是居于四大淡水名魚之優、被譽為河南和鄭州“舌尖名片”的黃河鯉魚。
像這樣規?;酿B殖方式,已經成為目前的主要模式。從上世紀80年代初興起的一家一戶散養熱潮,到90年代的混亂期,再到如今的大型漁場**下的標準化養殖,鄭州黃河鯉魚已經逐步走向從魚苗培育、規范化養殖到產品深加工“一條龍”式的發展模式。
漁場模式成養殖主旋律
為將黃河鯉魚發揚光大,我市走過一段曲折的歷程。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在**部門主導下,我市開始推行黃河鯉魚產業化養殖,引導當時的惠濟區村民承包魚塘。市場需求刺激下,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其中,競爭逐漸加劇。于是,苗種市場短缺
發現行業“形式變好”后,從2005年開始,我市在促進成立行業協會、**相關指導意見的同時,2011年7月份啟動了地理標志產品的申報工作。市農委專門成立了鄭州市黃河鯉種質資源保護站,針對劃定的黃河鄭州段黃河鯉**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進行保護。
市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元林告訴記者,從1999年協會成立至今,已經有七成以上的**已經棄養或合并到合作社中,目前黃河鯉魚養殖以合作社模式為主,“從一家一戶散養,到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再到如今標準統一的新型合作社模式,黃河鯉魚的品質在規范化、規?;B殖中得到有效保障,行業困境逐漸好轉”。
龍頭帶動行業迎新生
好吃難做,是黃河鯉魚市場推廣時面臨的一個難題。如今,在業內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這一難題已經成功得到解決。
在水產行業**龍頭企業、我省**的產業化集群和**的博士后研發**——鄭州黃河漁場 記者看到了即將在春節期間推向市場的黃河鯉魚產品。一個禮品盒內,裝有兩只真空包裝、已經炸制好的黃河鯉魚,盒內還配有豫菜**呂長海親自調配的料汁。只需在鍋內加上適量水,然后加入料汁和魚,十分鐘左右,一道味道純正的糖醋黃河鯉魚就新鮮出鍋了。
據介紹,為了攻克黃河鯉魚加工后味道依然鮮美這一難題,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和人力,目前除了糖醋鯉魚外,還研制出了魚鱗凍等。從良種繁育、漁業養殖到深加工,再到休閑漁業的開發,合作社已經成功補齊黃河鯉魚產業鏈條,并計劃進一步做深做大。
“將活魚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的同時在行業內也是突破。”省漁業協會常務秘書長胡亞東表示,這同時預示著行業加速發展的春天即將來到。
深度開發走品牌化道路
黃元林介紹,根據規劃,今后3年,我市將建設滎陽市、惠濟區和中牟縣現代漁業集聚區,加大黃河灘區開發力度,發展項目集群,擴大**規模,每個集聚區的總規模達到1萬畝以上。到2015年,全市漁業養殖面積達到17萬畝,產量達到17萬噸;其中黃河鯉魚養殖面積達到10萬畝,年產量達到12萬噸。
提及黃河鯉魚未來發展,他認為,關鍵在規范化、標準化養殖,而要實現規范化養殖目標,一家一戶難以實現,需要大企業、集團**,“**可以適當提高準入門檻,建設標準統一的基礎設施,引導大型企業走品牌化道路”。
胡亞東也認為,鄭州黃河鯉魚產業發展要依靠培育現代漁業集聚區,推行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但不僅僅要做好生物資源保護和生態養殖,還應更加充分地研究和創新黃河鯉魚的深加工方法,不要只把它作為一種美食產品,更要以其潛在的吉祥文化提升其附加價值,成為河南省、鄭州市的一張靚麗文化名片。
相關
鏈接
鄭州為黃河鯉魚**產地
黃河鯉魚同淞江鱸魚、興凱湖鲌魚、松花江鮭魚被譽為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且黃河鯉魚位居四大名魚之優。自古以來就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洛鯉伊魴,貴如牛羊”之贊譽,用黃河鯉魚做出來的“鯉魚焙面”被列為豫菜十大名菜之優。
2012年7月27日,“鄭州黃河鯉魚”獲得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地域保護范圍在黃河鄭州段南岸以南,310國道沿線以北,西起鞏義市康店鎮,東至中牟縣狼城崗鎮,現有養殖水面9000公頃,宜開發黃河灘地30000公頃,年產黃河鯉魚9萬噸。
黃河干流經過的寧夏、山東、陜西、山西、河南5個省份都盛產黃河鯉魚,為何獨有“鄭州黃河鯉魚”獲得認證?
據介紹,這是由鄭州市的優越地理位置決定的。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說,鄭州段主要位于“豆腐腰”的位置上,河床寬而淺,非汛期含沙量少,水中富含魚類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鹽類。同時,黃河從中上游狹窄的丘陵型河段至鄭州后驟然變為寬闊的平原型河段,從黃土高原沖刷下來的有機質和微生物在這里**沉淀,成為黃河鯉魚的天然食料,這也是鄭州段盛產優質黃河鯉魚的主要原因。